首次披露!去年國內這兩行業596人因事故死亡
近日,應急管理部披露,2023年建筑行業和機械行業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數情況。其中,全國建材行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01起,死亡302人(不含火災、特種設備、建設工程事故);機械行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10起、死亡294人(不含火災、特種設備、建設工程事故)。
同時,應急管理部就當前兩行業安全風險進行了提示,詳情如下。
建材行業
2023年
全國建材行業共發生
生產安全事故301起,死亡302人
(不含火災、特種設備、建設工程事故)
發生1起較大事故、死亡4人
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前五位的行業依次是
水泥制品、石材、磚瓦、水泥生產、陶瓷
居前五位的事故類型為
機械傷害、高處墜落、車輛傷害、物體打擊和坍塌
01
安全風險提示
從近年來事故情況看,建材行業一般事故總量較多,較大事故時有發生。結合行業分布特點和事故教訓,安全風險提示如下:
No.1
重大風險
1.地窖、坑、井、池等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或氧氣含量不足的有限空間,人員在氣體通風置換不足、未做好安全防護等情況下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可能導致中毒和窒息事故。
2.筒型儲庫人工清庫作業時,不嚴格執行清庫作業方案;在進入筒型儲庫、焙燒窯、預熱器旋風筒、分解爐、豎爐、篦冷機、磨機、破碎機作業前,隔離措施不到位,設備意外啟動、物料突然涌入,均可能導致坍塌、高處墜落事故。
3.原煤堆場、煤磨車間、煤均化庫等作業現場可燃性粉塵積聚嚴重,或粉塵干式除塵系統防爆措施不到位;制氫站、氮氫保護氣體配氣間、燃氣配氣間等在儲存或作業過程中形成爆炸性氣體環境;玻璃窯爐、玻璃錫槽等設備的冷卻水泄漏至爐內,高溫熔融玻璃液遇水;采用預混燃燒方式的燃氣窯爐,當燃氣失壓時發生回火;電熔制品電爐的冷卻水進入熔液內部被迅速加熱氣化,或爐體燒穿導致高溫熔融液體泄漏,均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No.2
較大風險
1.各類高溫窯爐,如水泥回轉窯,玻璃熔窯,陶瓷、墻材、耐火材料隧道窯,干燥塔,加熱爐、沖天爐等,爐體安全防護缺失或人員意外接觸,可能導致灼燙事故。
2.水泥庫、生料庫、礦渣庫、粉煤灰庫、煤粉庫、配料庫等各類物料庫,部分物料庫無設計、年久失修,結構穩定性差;庫內物料松散堆積時,物料流動性強,可能導致坍塌事故。
3.水泥、墻體材料、石材生產大量使用破碎機、皮帶輸送機、螺旋輸送機等高速旋轉設備;玻璃、陶瓷生產使用風機、水泵、空氣壓縮機、拉絲機、投料機、短切機、絡紗機、捆扎機、薄膜纏繞機等高速旋轉設備;高速旋轉設備安全圍護裝置不全或失靈、維護保養不到位,均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
4.降雪、凍雨、寒潮等極端嚴寒天氣,平板玻璃窯爐、錫槽和電熔制品電爐的水冷設備,在低溫冰凍情況下可能導致冷卻系統失效,引起爐體燒穿造成高溫熔融物質泄漏;煤粉貯存、煤粉輸送系統等環保設施由原來半封閉改為封閉,造成煤粉集聚;協同處置固廢、危廢或生活垃圾等儲存庫通風不良,造成可燃氣體積聚,均可能導致爆炸事故。
5.脫硝工藝使用的液氨、氨水泄漏,相對封閉的作業場所,由于天氣寒冷違規關閉通風設備,導致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氣體積聚,可能導致中毒和窒息事故。
No.3
新風險
新技術、新材料在建材行業的推廣應用,在促進建材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給建材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帶來新挑戰。
1.玻璃纖維生產過程中使用浸潤劑,浸潤劑調制、使用過程中意外泄漏,或者浸潤室通風條件不良,可能導致中毒和窒息事故。
2.替代燃料、碳補集等降碳新技術的應用,有害因素辨識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環保建材企業增多,該類企業的原料庫、輔料庫成分不固定,生產過程中通風條件不良;空氣凈化、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在建材行業大量使用,設計安裝缺陷或是使用維護不當,均可能導致爆炸事故。
3.炭素制造業中液體瀝青庫、石墨化爐等清理、裝配過程中物料意外墜落和碰撞,可能導致高處墜落、坍塌事故。
02
下一步措施建議
(一)持續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建材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督促企業健全自主管理機制,加強對達標企業運行狀況的管控,嚴格對定級工作的監督。推動平板玻璃、石膏板等其他建材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鼓勵新型建材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二)深入排查整治事故隱患。督促企業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嚴格對照《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開展排查整治。指導企業突出筒倉清庫、檢維修、承包作業等高風險作業,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風險管控,重點防范輸送設備、混合設備、工作面(人站立操作面)等造成的機械傷害、高處墜落、車輛傷害等事故。
(三)及時分析研判新風險。針對行業大量應用的新工藝、新材料和節能減排新技術,依托大型集團企業和科研院所,超前研判建材行業事故規律特點和可能出現的新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嚴防新風險類型事故發生。督促企業在應用新工藝時要開展安全風險評估,落實針對性管控措施。
(四)加強信息化數智化建設。推廣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行水泥自動包裝、安全智能管控平臺建設等,倡導企業開展機械清庫,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降低高危場所、崗位現場作業風險。探索建材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開發,提升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機械行業
2023年,機械行業共發生
生產安全事故310起、死亡294人
(不含火災、特種設備、建設工程事故)
其中較大事故1起、死亡3人
↓↓↓
(一)行業分布情況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2023年機械9個細分行業中,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前五位的分別是: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機械和設備修理業、汽車制造業,事故起數超過機械行業事故總量的80%。
(二)事故類型情況
按照事故類型分析,2023年機械行業事故起數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機械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數超過機械行業事故總量的90%。
(三)工藝分布情況
主要生產工藝中事故起數居前三位的分別是鑄造、壓力加工、焊接。鑄造工藝事故主要是高溫熔融金屬泄漏、作業環境不良等原因導致灼燙、爆炸、機械傷害;壓力加工工藝事故主要原因是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缺失等;焊接工藝事故主要原因是電焊設備漏電、作業區缺氧窒息、作業人員違章作業等。
輔助生產工藝中事故起數居首位的是設備檢維修作業,主要是由于設備檢維修作業多為臨時作業,作業場所、作業人員、施工工藝和方法不固定,沒有預先制定作業安全方案,機械設備危險能量控制措施不足,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不充分,“三違”現象屢有發生。
02
安全風險提示
總體來看,機械行業存在造成群死群傷的重大安全風險,較大以上事故時有發生,一般事故總量較大,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交織疊加,危險有害因素復雜。結合行業存在的風險和事故教訓,對機械行業典型安全風險梳理提示如下:
No.1
重大風險
1.鋁、鎂等金屬制品機加工打磨拋光工序,除塵系統防爆措施不到位,現場粉塵清理不及時,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粉塵爆炸。
2.高鎂合金切屑、廢屑收集、堆放、儲存場所未采取通風等防止氫氣積聚措施,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爆炸。
3.鑄造車間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等5類人員聚集場所設置在熔融金屬吊運跨或者澆注跨的地坪區域內的。
4.鑄造用熔煉爐、精煉爐、保溫爐未設置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的。
5.生產期間鑄造用熔煉爐、精煉爐、保溫爐的爐底、爐坑和事故坑,以及熔融金屬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的爐前平臺、爐基區域、造型地坑、澆注作業坑和熔融金屬轉運通道等8類區域存在積水的。
6.鑄造用熔煉爐、精煉爐、壓鑄機、氧槍的冷卻水系統未設置出水溫度、進出水流量差監測報警裝置,或者監測報警裝置未與熔融金屬加熱、輸送控制系統聯鎖的。
7.鑄造、壓力加工、熱處理等工藝使用煤氣(天然氣)時,天然氣泄漏造成局部聚集后,達到爆炸下限,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爆炸。
8.非水性漆的調漆間、噴漆室未設置排風設施,造成可燃氣體聚集,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火災爆炸。
9.使用可燃性有機溶劑擦拭零件表面,或清洗設備設施、工裝器具、地面等輔助工序,未采取防止可燃氣體在周邊密閉或者半密閉空間內積聚措施,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爆炸。
10.使用煤氣(天然氣)的燃燒裝置的燃氣總管未設置管道壓力監測報警裝置,或者監測報警裝置未與緊急自動切斷裝置聯鎖,或者燃燒裝置未設置火焰監測和熄火保護系統的,可能導致火災。
No.2
較大風險
1.焊接工藝因焊渣飛濺、電焊火花遇到易燃易爆氣體或周邊易燃物質等,可能導致火災。
2.熱處理工藝使用的液氨、甲醇等泄漏,可能導致中毒或爆炸。
3.自動電鍍線的槽液無快速循環措施,造成氫氣聚集,遇點火源可能導致爆炸。
4.涂裝作業調漆間、噴漆室內涂料和溶劑遇高溫物體或火花可能導致火災;一氧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氣體聚集,可能導致窒息或中毒。
5.電子特殊工藝使用的氮氣、氬氣、氫氣、氟化物等氣體聚集,可能導致中毒、窒息或爆炸;熱媒油溫控裝置、泄漏檢測裝置或報警裝置失靈,熱媒油雜質過多,可能導致爆炸。
6.沖壓設備(如剛性離合器的壓力機)缺少安全裝置,安全光幕不能有效運行,可能導致機械傷害或物體打擊。
7.大型壓力機連接緊固件防松措施失效,或者超載保護裝置失靈,可能導致機械傷害或物體打擊。
8.非金屬加工工藝因注塑設備缺陷或防護裝置不到位,可能導致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燙傷。
9.多人作業或較大負載的舉升設備未裝設有主液壓回路的防爆閥,柱式舉升機、吊頂抱式舉升設備動態防墜卡齒/銷等關鍵安全功能部件故障或缺失,可能導致機械傷害或物體打擊。
No.3
新風險
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在機械行業的推廣應用,在促進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
1.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制造業中鋰電池搬運、儲存、裝配中意外跌落和碰撞、故障(報廢)電池混放、通風不良,可能導致火災和觸電。
2.機器人因安全控制回路、安全軟件的缺陷等原因,可能會意外啟動,導致周邊人員傷亡。
3.3D打印制造領域,采用鋁鎂等金屬粉塵作為基材原料,本身易燃、遇水反應放出易燃氣體(氫氣);在金屬3D打印和過濾工序環節未有效采用惰性氣體保護方式,未及時、正確的清理和處置廢棄粉料,容易造成粉塵爆炸事故。
4.新的化學品種類帶來的風險。如受到歐美環保政策的影響,海外出口汽車空調冷媒換作HFO-1234yf,比重大、閃點低,容易與空氣形成混合性爆炸氣體,現場充裝的風險增加,易發生火災。
5.空氣凈化、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在機械行業大量使用,也給機械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6.大型集成制造系統的工業控制系統設計缺陷或制造不良存在功能安全風險。
03
下一步措施建議
(一)堅決防范重大安全風險。落實國務院安委辦發布的《工貿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要求,聚焦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高溫熔融金屬、涉爆粉塵和檢維修等作業環節,持續開展精準執法和部門幫扶,推動企業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行動,防范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持續推動企業建立并有效運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實現安全生產現場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規范化,推動設備檢維修、倉儲作業等輔助工序標準化作業。
(三)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在金屬粉塵涉爆企業全面推廣應用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推動涉粉作業人員10人以上金屬粉塵企業全部接入系統,實現安全生產風險實時監測、動態預警、智能研判和及時處置。推動大型機械制造企業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建設應用,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四)推廣先進技術裝備應用。落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指導機械企業積極采用先進技術,研究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推廣目錄,淘汰或限制落后工藝、技術裝備。聚焦重大安全風險,加大安全生產科技項目攻關力度,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降低高危場所和崗位現場作業風險。
(五)積極研究新風險監管措施。針對環保設施、光伏發電、鋰電池、智能裝備、工業控制系統設計缺陷等帶來的新風險新問題,深入開展調研,細致排查安全風險底數,及時制修訂相關安全標準,督促企業加強對新風險的辨識管控,提升相關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水平,完善安全操作規程,強化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新風險的防范和應對能力。
來源:應急管理部
發布時間:2024年4月26日16:07:42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中國安全生產網
文章原標題:首次披露!去年國內這兩行業596人因事故死亡
說明:本網站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及版權問題等錯誤信息,請及時聯系我們,感謝支持!